首页 美容 > 正文

世界热点评!宁乡: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

2023-03-27 11:09:23 红网

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问题置于首位。2月22日,作为“产粮大县(市)”的宁乡,发布了2023年市委一号文件,对全年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进行明确安排部署,各乡镇认真落实,全力以赴抓早稻备耕生产工作。水渠边,“红马甲”正在整渠清沟;水田里,翻耕机“突突”正欢;田埂上,数名作田好手紧张有序地进行早稻育秧。广袤的田野上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的火热场景。

清淤筑堤修水利,畅通农业“命脉”


(资料图片)

水是农业的命脉,山塘体积小、分布散、数量多,更像农村水环境的“细胞”,既发挥着蓄水、保水、净水、排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记忆着人们的乡愁。2022年年底以来,根据宁乡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水利局的统筹推动下,全市全面启动“山塘整治‘千口万亩’,实现增蓄‘千万立方’”专项行动,渠坝、山塘清淤整治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水利工程冬春整修养护的黄金时期,宁乡组织十万机关干部下基层,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访农户、入田间、促生产”活动,助力春耕备耕。全市各山塘里,飘扬的党旗、忙碌的清渠清淤身影、挖掘机“突突突”挥动铁臂,清淤扩容、护坡固堤,为春耕生产、安全度汛打牢基础,切实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构建丰收“蓄水池”,一幅美丽的“春耕图”呈现在大家眼前。

你看,煤炭坝镇贺石桥村的党员干部率领群众已将淤泥清理、涵管疏通、塘基加固,正在有序铺设护坡草皮;道林镇河东新村山塘冲机埠至谢家塘组的灌溉沟渠已完成清淤、整修、扩容,正在进行全面硬化;素有“鱼米之乡”的双江口镇通过山塘清淤扩容、坝体加固、输水设施、泄水设施和附属设施维修等方式,增强了旱涝保收能力,打通老百姓灌溉用水“最后一公里”,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山塘整治、清淤增蓄、护坡固堤,这个政策特别好。既能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又能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保证粮食收成,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行走在宽阔的塘基上,望着经过“祛瘀通络”后清澈见底的山塘,村民老陈喜笑颜开,逢人便夸。

据煤炭坝镇水管站站长颜国强介绍,在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镇抢抓冬修水利的“黄金期”,共规划山塘清淤整治56口,筹集资金380万元,动用机械425台次,发动群众义务投工768个,出动机械1480小时。现已完成山塘清淤整治52口。

目前,清淤护堤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下一步,将对全市山塘进行责任管护,保障山塘“雨天有水留得住,旱天缺水放得出”,发挥好山塘防汛抗旱功能,将山塘打造成美丽乡村的“明珠”。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宁乡始终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着力推动“粮田”向“良田”转变,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不仅清零了撂荒地,也守住了全市耕地红线,全面提升耕地基础设施条件,为广大新型种粮大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宁乡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屋场、产业发展相结合,动员村民共建共享,有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效益。近年来,全市完成财政投入3,907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9.57万亩。通过大力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将各农户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让小田变成大田”,田块面积变大、耕种面积增加,农业效益随之增长。

开春后,夏铎铺镇目前已经完成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还将新增4000亩,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老粮仓镇积极运用土地确权成果,以社区(村)为单位,通过田块流转,将各农户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打破土地细碎化制约,让近2000亩“小瘠丘”变成“大沃田”;历经铺街道开展耕地轮作间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紧盯目标任务,确保粮食生产工作有序推进。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实实在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田间管理等生产成本,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宁乡市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牢牢稳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让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力量。

翻耕播种育秧苗,掀起种粮热潮

为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宁乡市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党委政府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定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具体措施,健全优化种粮农民收益补偿机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6万亩、产量14.6亿斤以上,其中早稻播种面积54万亩,持续巩固全省产粮大县地位。

惊蛰始,春耕忙,万顷农田从沉睡中苏醒,宁乡人开始了春耕备耕的火热浪潮。全市春耕生产物资已全部储备到位。市农业农村局已经准备了230万公斤种子、2.3万吨肥料、8万吨农膜、1100万片秧盘、1.6万吨育秧基质;农业机械部门对全市农机具进行了维修保养。目前,已经翻耕农田35万亩,并对翻耕水田进行深水灭蛹,有效降低早稻虫害。

深化粮食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四高”试验示范,是进一步提高亩均产量和产值的重要举措。为提高水稻单产,建设一批“吨粮田”,市主要领导和市分管领导联系粮食生产示范片区,全面推广“五好一化”先进适用技术,分别在回龙铺、坝塘、金洲等乡镇重点打造5700多亩、2300多亩、2000余亩的万亩连片“四高”示范区。

为大力发展早稻集中育秧,全市新(改)建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6个,育秧中心数量达到38座,早稻集中育秧达39万亩。

前几年返乡创业的双江口镇新型职业农民胡放,在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775亩水田种双季稻,去年产粮近600吨,销售额超过140万元。今年,他信心百倍,新增100余亩,再展宏图。

开春后,夏铎铺镇党政主要领导对全镇40多户种粮大户积极备耕备种给予加油鼓劲;大屯营镇两万亩粮食生产备耕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沙田乡组建6支党员农业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助力春耕”活动,“一叶一菜一伞”的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青山桥镇大力推进产业兴农富农政策,以“党建+高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发动党员群众大力种植羊肚菌,带动周围群众就近就业,增产增收。

作为宁乡优质商品粮的主产区,花明楼镇实行“镇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组到户”的工作责任体系,通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倒排农期、入户指导、田间核实等,对早稻生产面积任务进行集中攻坚,落实早稻育秧面积4500亩,比去年同期翻两番。

“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民的“标配”。花明楼镇炭子冲村的田间地头,农机轰鸣,“90后”党员谢鑫正驾驶翻耕机在田间穿梭作业,田埂上,数名作田好手紧张有序地进行早稻育秧;灰汤镇花果山村的80后小伙王新宇的厂房里,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一应俱全。

宁乡人敢闯敢干,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现已引进无人驾驶抛秧机、无人植保机、轻型三角履带拖拉机等一系列“新潮”的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农机具6549台,为端牢“饭碗”、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增加十足底气和坚强信心。

(作者系宁乡市委网信办特约网评员)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