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容 > 正文

最新:《松江人文大辞典》精选丨茶馆

2023-03-26 16:59:22 上海松江


【资料图】

唐大中年间出现茗茶小摊。南宋,称“茶坊”“茶肆”“茶铺”。明代称“茶馆”。清代,茶馆遍及城乡,最有名的是位于岳庙内的“也是园”茶馆。民国时期,有“茶园”“茶楼”“茶室”等称呼,全县城乡茶馆不下数百家,城区有50多家,均兼供应熟水。元末明初,茶坊中出现流动卖唱艺人。清代,苏州评弹、农民书艺人假茶馆售艺,稍具规模的茶馆均兼营书场。小茶馆营业面积数十平方米,大的数百平方米。大堂内列方桌、条凳。茶客一把茶壶、一只茶盅,自斟自饮。茶房手提紫铜长嘴大水壶,吆喝招呼,泡茶续水,服务热情。开门营业早,清晨三点钟左右生火烧水,四五点钟接客。上午是营业高峰时段,下午茶客渐稀,不设夜市的茶馆在三四点钟打烊。农民进城办事,通常将茶馆作为歇脚场所。

旧时松江岳庙熙熙攘攘的人群

抗日战争前,长桥街松汇路口的新松江茶座环境幽雅,设施上乘,为一时之冠,茶客多为上层人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毁于日军轰炸。城区其他知名茶馆有华楼、也是园、望江楼、听雨楼、鸿运楼、日升楼等。20世纪50年代起,茶馆业务下降,部分撤并、歇业。“文化大革命”期间,茶馆被视为消极行业,收缩网点,农忙时停业。1985 年,全县城乡有茶馆37家。上世纪90年代后期,城区开设一批“茶庄”“茶苑”,多隔成包房,氛围、经营方式与老茶馆不同,提供简餐点心。各行政村开设老年茶室,免费服务。2002年,国有、集体商业系统茶馆停止经营,所有经营性茶馆均为私营企业。

编辑:贾丽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