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容 > 正文

共青团改革:基层组织创新

2023-08-02 17:56:57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

南门社区位于玉环市核心城区,也是玉环市最大的青年集聚小区,共有青年3000余人,南门社区青年突击队获评玉环市级青年文明号。近年来,社区结合日常工作,依托红色南门、青春南门等六大板块,构建社区特有的团建品牌系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社区”、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浙江省绿色社区”“台州市文明社区”“台州市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入围省第五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


(相关资料图)

为深入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丰富拓展团的基层组织形态,团玉环市委持续完善城市团建模式,以玉环市玉城街道南门社区为样板,聚力打造 “青春U+”城市团建联盟项目 。

坚持一核多圈

打造“大团委”组织生态

依托团建集聚治理资源,以“社区大团委”为核心,按照“1+3+N”模式进一步优化网格架构,设立细分到楼道、楼栋、街巷的微网格团组织,形成网格塔群,打造社区治理的“青春引擎”,增强社区团组织牵引能力。

完善团建组织体系。 建立社区团委、网格团支部、楼栋团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成立社区大团委,吸纳辖区单位成员担任兼职委员。在30个住宅小区成立团组织,推动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团组织,探索业委会、物业公司团组织成员和社区团干、青年社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构建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的工作格局。

完善团建联盟建设。 依托社区大团委组建区域化团建联盟,辖区单位团组织到社区报到,成为团建联盟成员。完善团建联盟理事会议事、成员单位活动日等制度,推行契约化共建。建立在职团员双重管理制度,1000余名在职团员参加社区活动。

完善服务体系机制。 逐步完善社区吹哨与报到支部联建共商、目标管理、吹哨响应、积分评价四个机制。以项目为载体,社区团委结合年度重点工作、青年协商议题等,编制微服务、微管理、微治理“管家计划”项目,团建联盟单位认领资助,社区社会组织实施,有效解决团建联盟成员单位与社区互动不足的问题。

坚持青年主体

定制“联盟式”供需闭环

搭建志愿联盟,当好文明实践“合伙人”。 实施“社区公益合伙人”计划,以“社区、社工、青年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联动模式,吸纳社区内共建单位、爱心商铺、企业和优秀青年,在玉环率先成立社区“志愿者联盟”,建立“公益徽章文化”、公益伙伴单位、星级合伙人评定等激励机制,有效带动联盟志愿服务积极性。

坚持党建引领,当好社区青年“贴心人”。 以“社区大团委”为载体,以青年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机关、社区”团员服务活动常态化,形成“青南结对”“格中有我团员帮办”等团员服务项目,实现青年志愿服务精准配送。结合“寻找群众身边不满意的小事”解忧办实事活动,排查梳理解决青年群众遇到的各类问题、需求。

用活数字平台,当好邻里互助“服务员”。 依托“邻里互助”应用场景,通过一码集成、一扫入圈、一点互助,实现“制单—点单—派单—评单”的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闭环体系,并形成“南门邻里节”“快乐星期天”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单目,助力社区事务高效办理。

坚持多方参与

构建“多维度”议事平台

打造青年自治的议事阵地。 以团支部或团小组为单位,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为标准,在各小区、网格建设打造可以使用的议事处置微阵地。按照“一室共用,多室合用”的原则,阵地可在物业大厅、党员活动室、社区服务站等场所灵活设置。

规范多方参与的议事制度。 建立并推行党组织主导、团组织参与、多主体成员的“1+N”党群民主议事制度。成员包含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青年代表等群体。联席会议建议每季度定期召开,突发事项随时召开,为青年提供矛盾协调、项目监督、日常事务受理渠道。

拓展部门共建的议事功能。 吸纳部门资源,拓展平台治理功能。以“居民群众所盼、自身力所能及”为原则,做好警务站、共享法庭等部门资源下沉至社区的协调工作,争取部门职能功能下沉社区网格,实现与村社(网格)自治平台功能的耦合。

作者: 团台州玉环市委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