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容 > 正文

印度扣小米48亿,比亚迪全款售电动巴士

2023-07-28 09:51:56 来源:凯迪网

近日,刚抢完小米的印度,盯上了比亚迪的K9巴士,派人同比亚迪谈合作,声称想订购1000辆车,合同价值19.8亿人民币。

印度想故技重施,只用极少的卢比支付定金,换取全部车辆交付。

比亚迪没上当,直接要求全款,还得是人民币交易,搞的印度当局很没面子。


(相关资料图)

太多企业用血淋漓的亲身经历证实了,在印度投的越多,亏的越多。

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必须有所保留,不管是钱还是技术都一样!

否则哪天跟小米一样都被抢了,可就晚了。

印度盯上了小米K9大巴

前段时间,印度政府向比亚迪下了一张价值20亿元的大单,要求比亚迪提供1000辆电动巴士。在最初的谈判中,印度提出了货到付款的条件,只愿支付预付款的10%。

在印度看来,预付10%,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却避开所有可能的麻烦,包括延期支付、质量问题甚至退货等。但比亚迪要求全额付款后才会交易。

印度豪掷20亿,订购比亚迪1000辆K9电动巴士。而且比亚迪最贵的车型不是66万元的腾势D9EV,34万的唐DMP,也不是33万的汉EV千山翠,而是这么一款比亚迪畅销全世界的纯电大巴公交车: 比亚迪K9。

但让印度万万没想到的是,面对如此大客户,一般来说,供应商应该抢着做这笔生意才对。

要知道,继上次被印度扣了48个亿后,比亚迪这次长记性了。没有把比亚迪K9纯电公交车的生产线放在印度,仅仅设计了一个售后服务中心而已,配件易损件啥的统统从深圳进口。比亚迪高单价的纯电商用车,进入印度市场非常慎重,手法也显得非常老道。

车企这么不给政府面子,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由于事发印度——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国度,这样想来又没什么不可以理解的了。

此举招致印方强烈不满,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以及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纷纷出来指责比亚迪,首先他们觉得比亚迪破坏了他们的游戏规则。第二,比亚迪让他们在国际上很没面子,因为比亚迪似乎在告诉全世界,要小心印度。

只准官兵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印度何曾反思过自己对外资企业的行径呢?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这么多跨国企业领教过他们的招数,比亚迪又不是傻子,也不是软柿子,更不是慈善家。所以比亚迪在面对这样的客户时,要求付全款再发货,也是合情合理的。

小米正有序地撤出印度

在过去这么多年,小米一直在印度扩大投资,不断扩大员工规模,几乎是要工厂给工厂,要供应链给供应链。

过去小米一直是作为印度政府“Make in India”战略的积极响者,现如今突然大规模裁员,限制供应链在印度的落地,以如此态度直面印度,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小米在印度的战略从扩张到收缩的一个关键拐点与信号。

简而言之,想必还是小米在印度失去了信心,正在有计划地组织撤退。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超过英国不稀奇,但印度目前营商环境,想要2029进入前三可能并没有那么乐观,因为印度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外国企业和资本的进入,而前段时间印度冻结小米48亿资金的事情,让人再次意识到了印度恶劣的营商环境。

无独有偶,包括纬创、通用、福特、宝马、沃达丰、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诺基亚、三星、IBM、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众多跨国巨头遭遇过印度的巨额罚款,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的7年时间里,选择关闭印度子公司或者办事处的跨国公司高达2783家。

对待外企,印度一向是养肥了就杀,这些年在印度被坑的外国企业比比皆是,因为印度多次采用莫名其妙的理由没收外国企业的资产。

因此,国际上有人这么评价,印度玩了一把国家级的“庞氏骗局”,现在到了收网的时刻了。

很多企业都选择了撤离,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多达2783家外国企业接连逃离印度。

小米这一次的硬气,背后是真的被伤到了。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