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态:在核桃园老年友好型社区找答案—— 舒心养老,家门口可以办到
北京市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本市99%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该如何坦然面对“老”,如何做到舒心养老?核桃园社区是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当下京城老人的居家养老形态,或许能在这里找到缩影。
调研样本
(相关资料图)
就近养老
离家近,对老人是种安慰
从核桃园社区居委会一拐弯,一座二层小楼静静伫立在小巷深处,这便是位于报国寺西夹道2号院的善果养老照料中心。地段便利、心理贴近,这种根植社区的中小型养老机构,一定程度上被视作居家养老的补充和延续。
自2015年设立,善果养老院已开办8年,目前共83张床位,住了近70位老人。最大的102岁,平均年龄也有82.7岁。费用分为护理费、床位费、餐费三部分,根据老人自理程度、入住的房间类型,算下来每月费用从五六千元到一万元出头,丰俭由人。
院长张海霞介绍,入住老人基本都是家在附近,或者有亲戚朋友在这里。目前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也有能自理、半自理的。
83岁的沈奶奶,已经在善果住了好几年。她脊柱患病,平时需要坐轮椅。儿子岁数也大了,照顾起来力不从心。老人住了个单间,将屋里布置得温馨整洁,经常还弹钢琴、上网课。弹起一些老歌时,护工们常常跟着合唱,成为养老院一景。
沈奶奶在善果养老照料中心
80岁的郭爷爷,女儿在国外,儿子就在旁边的楼里住。上了岁数,老人老了有些糊涂,脾气也大,以往在家时,其他人往往要“忍气吞声”。搬出来后,可能是距离产生美,儿子天天来探视,老人情绪也好了不少。
在张海霞看来,老人考虑入住一家机构,护理服务水平是最需要关注的。另外,选择入院,老人确实需要一番心理建设。地段核心、交通方便的机构很有优势。“我们这里不是说过来住就不能走了,能自理的老人,由监护人和我们签好协议,平时出去转转买点东西,都是可以的。家离得近,子女几分钟就过来了,对老人也是种安慰”。
社区关照
社区关心,让我们“空巢不空”
陈保国老先生年近七旬仍担任着社区公益委员。在他眼中,每天上门送餐,能够直接看到老人状态。若有异常,比如哪个老人叫不开门,打不通电话,可以及时上报,避免意外发生。
“咚咚咚”,进入广义街10号院内一幢居民楼,陈保国敲了几下门,一位身形魁梧的老爷子应声迎出。“您趁热吃”,将餐盒递到老人手中,他便赶着去送下一户。
这里住着于家琛和付振佩老两口,都已年过八旬。于家琛除了耳背,身体尚好,付振佩腰部做过手术,心脏还安了起搏器。因为怕摔跟头,平常很少出门,走路的话要推着带轮子的座椅作为辅助。
驿站送餐解决于家琛老两口用餐问题
随着年岁渐高,生活方面于家琛尚可照顾老伴,但做饭愈发成为一种负担。孩子在外地工作,也照应不上。驿站送餐,解决了这个难题。“吃了得有一年多,自从有了小饭桌,我们中午就不做饭了。正好她喜欢吃荤,我喜欢吃素,窝头搭配着粥,粗细粮都有。平时请小时工,过来打扫卫生就行。”
说话间,一位小伙子前来探视。这是负责广义街10号院内3幢居民楼的社区管片主任马可,对如同自己爷爷奶奶般的于家琛老两口,他尤其上心,时不常就会来敲敲门,问上几句。
“这儿的物业好,生活氛围浓,旁边还有三甲医院,看病方便。尤其社区特别关心我们,有人说我们是空巢老人,但我们觉得空巢不空。”几年前,于家琛的单位曾想给他调换一处更大的房子,却被他拒绝了。“想一直住这儿,不动了。”
发挥余热
力所能及时,努力帮帮儿孙
临近中午,核桃园社区养老驿站的配餐区,新鲜出炉了四菜一汤,饭菜飘出热腾腾的香气。两名驿站工作人员按照订餐名单,将饭菜妥帖装进餐盒,放置在保温箱中,等待自行取餐的居民来拿。
每天,这家养老驿站要给100多位居民供餐,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即便没有事先订餐,居民也可以临时来买,两荤两素加上主食只要20多元,天天轮换不重样。
75岁的刘玉玲,拎着驿站统一发的保温提兜来取餐。最近她尤其忙碌,老伴因为搬箱子不慎受伤了,需要好好休养。有养老驿站解决中午这一餐,省了采买煮饭的麻烦,可以说帮了大忙。“我觉得挺好,油不是特别大,味道还不错。这么一盒,够我们俩吃了。”
刘玉玲老人到驿站取餐
目前,刘玉玲还和女儿同住,但房子在五层,老两口爬楼愈发吃力,便在西便门附近买了套低楼层的两居室。装修已经完成,过段时间就要搬进去了。
虽说以后分开住,因为外孙女才上三年级,远没到能离手的时候。女儿女婿工作忙、下班晚,刘玉玲少不得要常回来照顾。“接孩子放学、做晚饭,小孩口味刁,外面买的饺子都不吃,就吃我做的。姑爷的老父亲都85岁了,比我还大10岁呢,负担更重。”
对待这种忙碌,刘玉玲很释然。在力所能及时,为子女、孙辈“发挥余热”,也是许多家庭都会经历的常态阶段。待岁数再大,她希望能在居家环境中,比较便捷地获得各方面帮助,也愿意为优质服务付费。“最近老伴病了,我弄他有些吃力,这方面能有些帮助就最好了。其实什么事儿还得自己想办法,以后老年人越来越多,都指着别人,是不是也不现实啊!”
调研手记
让我触动的两个场景
社区蹲点期间,令记者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场景。
“换环境是个挺大的事儿。”有位社工谈起相熟的老人时说,这位老人独自住在6层,子女岁数也大,天天给老人做饭有些吃不消。便在自家附近为老人租了套房,楼层低,照顾起来方便。但老人不愿意住,仍惦记着旧房子,偶尔趁子女不注意会悄悄回来。一次走到小区门口,不小心摔倒受伤了。
这位社工感慨,老人故土难离的情怀很重。很多老人的想法是,一旦离开家,再搬回来就难了。实在需要照料,最好能像上幼儿园一样,早上送晚上接,这几天不想去了,那就不去。但这种形态,对场地、医疗、管理各方面都有很高要求,放在社区,着实难度不小。如果养老院能开辟部分场地、腾出部分人手,专门为老人办“日托班”,是否有探索的空间呢?
与此同时,社工们正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养老照料工作。社工丁媛媛,一进入胡同夹道,坐在台阶上的老人们纷纷抬手和她打着招呼,她也能亲切叫出每位叔叔阿姨,看得出平时没少来看望老人。
29岁的马可,反复向于家琛老两口叮嘱,有事随时找他,千万别觉得不好意思。“您二位就跟我爷爷奶奶一样。”
居家养老,是许多老人心中最大的愿望,也是人们最容易共情的柔软。但每个社区的硬件经济基础、需要照顾的老人数量、社工尽职尽责程度等千差万别,光靠社区出力,许多服务或许难以长久运行。市场行为介入、老人消费观念转变、子女认真履行赡养义务,多方合力才是可持续的养老之道。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
全球动态:在核桃园老年友好型社区找答案—— 舒心养老,家门口可以办到
-
20小时从莫斯科抵京!活雪蟹首次“游入”大兴机场口岸
-
青海证监局组织举办辖区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暨董监高培训班|焦点精选
-
浙江诸暨:把一颗珍珠做成千亿级产业
-
6月内销排产同比增长超37%,空调市场值得期待 世界快播报
-
心脏后背酸胀难受怎么回事_后背酸胀难受怎么回事_全球聚焦
-
安建大城市建设学院篮球 安建大城市建设学院 当前热讯
-
全球热点!同样是吴国的刺客,要离和专诸的待遇为何如此不一样?
-
俄国防部:乌破坏小组试图在别尔哥罗德州渡河被击退
-
网友发布“三亚被宰记”,三亚通报调查情况-当前快讯
-
剖腹产月子期间可以玩手机吗_剖腹产坐月子可以玩手机吗 全球新资讯
-
经济观察丨高质量实施RCEP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世界新视野
-
凤祭传 傲神君_凤祭传 今日热讯
-
世界微速讯:冰火启示录_关于冰火启示录的介绍
-
【前沿】明年新机无线充大提速?小米14/Pro或无缘80W无线充 世界新资讯
-
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夫:新开发银行将进一步提高本币融资占比
-
世界热推荐:捅破油电同价“窗户纸” 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长春上市
-
勤学网平面设计视频_勤学网平面设计学院
-
天天要闻:海南矿业:惠州12-7油田石油探明新增储量获批
-
高一到高三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答案送给你
-
“潇湘平湖是天然的龙舟赛场”-天天快看
-
韩国最大在野党集会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全球独家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75% 消息
-
恭喜!国乒再添8员虎将!刘国梁未雨绸缪,与张本美和差多少?
-
全球招聘!这家券商大举引进高层次人才,两名副总裁、8个中层职位虚位以待|消息
-
环球要闻:以人为本落实公交优先
-
上海接连发生两起“斗气车”事件 引发广泛关注
-
摸鱼儿东皋寓居全文_摸鱼儿东皋寓居拼音版 当前观察
-
威刚和芝奇内存条哪个好_芝奇内存怎么样_焦点日报
-
近年热门专业排行_近年热门专业
-
“山西行”后观楼市:太原二手房挂牌激增新房却“越供越多” 大同房价已“拼”不过榆林-环球热推荐
-
快播如何使用教程_怎么用快播下黄
-
环球要闻:陈奕迅最好听的十首歌_陈奕迅最好听的十首歌详细介绍
-
花垣产业开发区:“社保+金融”主题沙龙 助企解难纾困
-
dlink密码设置密码(dlink初始密码是什么简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