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容 > 正文

快播:肇庆坑尾村:雄才故里 古韵幽香

2023-04-17 16:23:37 读创

在高要众村落中,白土镇坑尾村,无疑是一轴古色古香的泼墨田园画。走进此村,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低矮的土墙,一条狭窄的小巷,一扇斑驳的柴扉,一句南音北韵的方言……似乎都让人一伸手就触摸到历史。它的文化底蕴,它的建筑风格,它的历史气息,倏忽间便让浮躁之心渐渐地平和下来,淡定下去。

千年村落,苍翠古榕


(相关资料图)

坑尾村,因村民居住的地方位于坑的末端而名。据史料记载,从北宋时期开始,黎氏村民就在坑尾定居,至今已过悠悠千载。几十间中国传统递进式的大屋横直有序地顺坑而建,形成一个古色古香的岭南建筑群。

村前有一棵古榕树,虽已有两三百年树龄,但依然生机盎然、绿叶婆娑。晨曦和傍晚时分,各种鸟儿常常停栖在古榕树上,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这里俨然成了鸟的天堂。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儿曾出现过一幅“万燕云集”的壮观景象:1999年10月21日上午9时左右,成千上万只燕子在坑尾村上空滑翔、盘旋,自远及近,迅疾、轻盈地停栖在村前那棵古榕树上,顿时古榕树上每一个枝头都变得热闹起来。这历时半个小时的场面,蔚为壮观。

古榕树前有5个水清如镜的池塘,它们随坑错落,在日光下,与前后左右的景物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村里人戏称这5个池塘为“金木水火土”和“心肝脾肺肾”。此五行五脏之喻,何其贴切,何其传神!

精神爝火,由文化点燃

拾级迈进村中门楼“兴仁里”,一股景仰之情油然而生。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通道,又是族人的门面。门楼梁脊的飞檐腾空而起,十分气派。村民自豪地介绍,朱砂石作底墙的大门楼有上下两个开阔的地方,叫滩池。明清时期,这里的滩池是用作标榜村内书生“今朝高中”之用,一旦村里有书生高中进士等功名就会在滩池的右侧竖立一根石刻的碑柱。

在古建筑群里,有一条巷子名为青云巷,青云即解作“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之意。在巷子的右面有一间挂着“郎官第”牌匾的大宅,结构为三进院落。这里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父子八贡”故事: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坑尾村黎永春父子八人一同上京参加科考,被授封为“父子八贡”。如今,在这间大宅里还保存着3幅珍贵的名画“黎展海、黎永秋以及黎永秋的妻子”穿着清代官服的画像。其画工精细,极有研究价值。漫步幽巷,每一幢古屋民居,甚至废墟遗址都留下了历史的影子,都是一幅精致画图。清初粤西首富黎禧癸故居老崇间、村中子弟勤读诗书的怡和堂书屋……不同年代的古建筑,不约而同地体现出坑尾村人亦道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据《高要县志》记载,自元朝开始,从坑尾村走出去或有渊源关系的名人名家共有33位之多。

雄才故里,精神家园

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岭南画派巨擘——黎雄才,毕生书画作品将浓浓乡情融入笔墨纸砚之中,黎雄才就是坑尾村人。因父亲黎廷俊擅长绘画,使黎雄才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后从师高剑父,入“春睡画院”学习。黎雄才擅画巨幅山水,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黎雄才故居始建于清代,位于村子中心,坐北向南,为砖木结构的三间两廊合院式建筑,占地近200平方米。据村中老人说,黎雄才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直到他三四岁时,一家人才搬离祖屋。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清明时分,黎雄才在儿子等人的陪同下,曾回到黎家祖堂拜祭,年届九旬的黎老与坑尾村的老人家和村干部叙旧聊天。从自己的童年生活到乡亲的逸事趣事,从旧时的民俗民情到今日的经济建设,都娓娓道来。

一条条小巷,纤长幽静。在坑尾村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恍惚间忘却了滚滚红尘,仿若穿越了千年时空,竟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如今,“父子八贡”的故事脍炙人口,各姓氏高要家训代代传颂。2016年9月,肇庆市高要家训廉政教育基地在坑尾村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千百年来,一代一代坑尾人,尊师重教、诗书传家,勤读诗书、发奋图强。基地共设5个展馆:高要家训馆、坑尾村家训馆、怡和堂书院展馆、黎雄才故居展馆和生产队队部展馆,展出1000多件与家训文化、历史风俗相关展品,展示高要千百年来在良好家风家训影响下,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蓬勃发展状况。

来源:西江日报

编辑:姚嘉莉

审读:乔会青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